Introduction,即引言,堪称论文的灵魂开篇,紧随摘要之后,作为正文的首秀,它肩负着吸引读者眼球、激发阅读兴趣的重任。在撰写Introduction时,我们不仅要让读者对我们的研究产生浓厚兴趣,更要明确展示研究的独特价值与创新之处。因此,如何在Introduction中精准提炼科学问题与研究发现,进而推动整篇论文的深入展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而言,Introduction约占全文的10%,字数需根据文章总篇幅灵活调整。一篇优秀的Introduction通常涵盖以下五个核心要素:
明确研究领域:首先需界定文章的研究范畴,概述整个研究的大背景与宏观领域,并精确指出本研究在该领域中的具体位置及重要性。此举旨在让读者清晰认识到我们所探讨的议题对于整个学术领域的贡献与不可或缺性。
回顾与总结前人研究:即研究背景,需系统梳理并分析该领域内已有的研究成果与结论,指出前人研究的亮点与不足。此环节的关键在于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的研究背景框架,明确我们在当前研究中的起点与基础。
提出科学问题:基于研究背景的分析,我们需敏锐地识别出该领域内的未解之谜或研究空白,特别是那些与前人数据或结论存在争议或冲突的点,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我们的科学问题。
详细介绍本研究:此部分应详细阐述本研究的内容、方法、特色与创新点,包括所采用的模型、模型的原理与目的、核心研究结果以及通过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此环节需精炼而准确,既要让读者理解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又要避免冗长与拖沓。
概述研究目的与意义:根据研究结论,明确阐述本研究在整个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与影响,以及其对后续研究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此部分通常置于Introduction的尾声,旨在向读者展示本研究的核心价值与贡献。
接下来,我将结合所学知识与文献阅读经验,通过两个具体案例(案例1:IF=4.4;案例2:IF=24.8)来进一步阐述Introduction的写作要点:
在“明确研究领域”时,应遵循“由大及小、由远及近、突出主题、强调重要性”的原则。如案例1中,首先介绍了T细胞耗竭这一大领域,随后聚焦于高通量筛选在T细胞耗竭研究中的应用,既展现了研究的广度,又突出了研究的深度与重要性。
“回顾前人研究”与“提出科学问题”往往紧密相连。在回顾前人研究时,需客观评价并指出其不足,为后续的“挖坑”与“填坑”做好铺垫。如案例1中,在肯定体内模型对T细胞耗竭研究的贡献后,巧妙地指出了其效率与细胞产量上的局限,从而自然引出体外模型构建的必要性与研究空白。
在“详细介绍本研究”时,需重点突出研究的创新点与关键结果。如案例1中,详细描述了体外抗原肽慢性给药刺激与CRISPR screening技术的运用,以及BHLHE40在耗竭T细胞中的关键作用,充分展示了研究的创新性与深度。而案例2则因实验方法相对常规,仅简要概括了研究内容与结果。
最后,在“概述研究目的与意义”时,需用精炼的语言总结研究的核心价值。如案例1中,强调了体外模型在T细胞耗竭研究中的实用性与高通量研究的潜力;案例2则简明扼要地指出了Sema6D信号在ILC2s免疫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Introduction作为论文的开篇之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研究的整体框架与方向,更是展现作者学术素养与写作功底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撰写Introduction时,我们应精心构思、巧妙布局,力求做到既吸引读者眼球,又准确传达研究的核心信息与价值。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影响因子的杂志对Introduction的写作要求,我们也不难发现,高质量的Introduction往往是投中高分杂志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