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往往将其视为个人观点的直接展现,随心所欲地挥洒笔墨,却忽视了论文论证所必需的严谨与科学逻辑。尽管他们为写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但论文的可读性却大打折扣。所谓论文的可读性,指的是论文内容的明晰度以及读者理解的轻松程度。一篇优秀的、可读性强的论文,应当能够让读者毫不费力地把握作者的研究旨趣、方法路径、实验结果及最终结论。那么,究竟如何提升论文的可读性呢?保罗D.利迪与珍妮·埃利斯·奥姆罗德在其合著《实证研究:计划与设计》中,精心提炼了七大写作技巧,以供广大读者参考借鉴。
一、明确论文初衷,聚焦核心议题
在撰写文献综述或进行数据分析时,初学者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试图将所有学到的知识一股脑儿地融入论文。然而,论文中的每一句话都应紧密围绕研究主题展开,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研究核心。例如,文献综述绝非简单罗列他人观点(如“xx学者指出……;另一学者xx认为……;xx学者又提出……”),这样的综述缺乏与自身研究问题的关联性。若无法明确关联,宁可不写。作者或许担忧删减后内容空洞,但实际上,换个角度审视选题,挖掘研究的独特价值与挑战,以批判性眼光审视论文,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二、预先概述讨论要点
当编辑或读者对即将阅读的内容有所预期时,他们的阅读效率将显著提升。因此,在论文开头明确告知接下来将讨论的话题及其顺序,乃至话题间的逻辑关系,是一种高效的组织策略。以研究自我提问技巧对大学生笔记效果的影响为例,文献综述的开篇可这样概述:“本综述首先梳理附加提问的理论基础、研究框架及实验成果;接着探讨附加提问向自我提问的转化,包括具体方法、问题设计及个体差异;最后分析大学生笔记理论及其与自我提问的关联。”
三、精准传达思想
在研究的全过程中,精确性至关重要,写作亦不例外。应精心挑选词汇与短语,以确保思想的准确传达,避免模糊与歧义。邀请他人审阅初稿并征求意见,是检验表达精确性的有效途径。切勿因担心研究设想被窃取或遭遇负面评价而藏着掖着,要知道,许多伟大发现最初都不被看好,但坚持终能开花结果。
四、分类组织思想,利用多级标题引导阅读
在构思论文结构时,合理运用多级标题能够清晰地展现设计思路,促进与读者的有效沟通。通过标题的层级划分,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把握论文的整体框架与逻辑脉络。
五、借助图表直观展示思想与结果
虽然研究论述多以叙述形式展开,但在某些情况下,图表的使用能极大地促进理解。如绘画、流程图、图形、表格等视觉元素,对于信息的组织与传达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六、以具体实例阐释抽象概念
在论文写作中,平衡抽象与具体是一项挑战。即使对于深耕某领域的学者而言,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实例也是使问题易于理解的关键。以“自我提问与课堂笔记关系”研究为例,作者通过对比学生A仅记录提纲与学生B记录提纲、实例、定义、助记短语的不同笔记方式,生动说明了表面化编码方案的局限性,从而深化了对笔记质量的探讨。
七、做好反复修改草稿的心理准备
许多作者在投稿前自以为已大功告成,却常因需多次修改而倍感挫败。然而,无论是研究新手还是资深学者,反复打磨草稿都是必经之路。在修改过程中,作者将不断反思与评估自己的作品,修正言辞不当之处,同时,同行或编辑的反馈也将帮助作者发现并弥补论文中的不足。因此,务必投入足够时间,确保提交的论文既清晰又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