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学术论文的过程中,融入对既有研究成果与文献的引用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引用的需求主要源自两大情境:
(1)对于那些需要深入阐释、评论或分析的表述;
(2)为支撑某一论点、确认乃至验证某一陈述的情形。
引用数量的多寡,取决于论文的具体类型。如何妥善进行引用?以下是一套基本的指导原则:
(1)对于作为分析评论基础的文献,应当广泛引用,以展现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度;
(2)引用内容若旨在发挥评论作用,则需确保其来源具有相当权威性,或能直接有效地佐证您的观点;
(3)在引用某篇文献时,读者可能会默认您的立场与该文献一致。因此,当您的意图是反驳或提出不同见解时,必须清晰明确地表达这一点;
(4)每项引用都应详细注明作者的姓名、作品标题、出版年份及出版地,以便读者查证;
(5)保持论文语言的一致性至关重要。在西方学术界,特别是对于高度专业化的论文,用原文语言标注作者尤为重要。若引用外文文献,通常需在页脚提供译文注释;但遵循中国国内标准,外文文献引用可直接保留原文,无需中译。
(6)对于简短的引用(仅限于几行文字),可直接在正文中加引号标出;而较长的引用段落,则建议置于正文左侧的缩进区域或使用斜体以示区别;
(7)引用必须忠实反映原文,避免任何形式的“篡改”,包括标点符号的使用或对特定术语的强调(如有必要强调,需特别标注)。若需从长篇原文中摘录中间部分,应使用省略号(……)表示省略;
(8)所有参考书目的引用格式需保持准确统一,这样读者便能根据引用信息轻松定位到原文的具体页面,促进学术交流的便捷与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