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已有研究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是文献研究中一种极具穿透力的方式。许多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往往容易陷入对已有观点的盲目认同,难以察觉其潜在的缺陷或局限性,或是不知如何从恰当的角度去审视和批评。然而,回避已有研究观点的不足,可能会导致我们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创新性,从而降低其学术价值。因此,我们有必要培养对已有研究观点的批判性思维。在C刊论文中,对“已有研究观点”进行文献批评的常见策略有三种,以下将逐一详述,为大家的学术写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审视已有研究观点的适用性
在批评已有研究观点时,我们首先应关注其适用性。这包括考量某一理论观点是否与实践相契合、某一国外观点是否适用于国内情境、某一历史观点是否仍适用于当前现实等。
(一)理论观点与实践的脱节
当理论观点无法有效指导实践时,其适用性便受到质疑。例如,在《对“教育学”四种反思意见的反思——兼论教育学教学的维度与方法》一文中,作者指出,尽管教育学领域存在大量的反思性研究,但这些研究并未显著改善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从而揭示了这些反思性观点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二)国外观点与国内情境的不匹配
国外研究观点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国情。在《中国经济增长之谜:基于体制柔性的解释》中,作者指出,按照西方主流标准,中国的司法和其他制度似乎并不优越,但中国经济却实现了快速增长,这促使我们反思并探索适合中国情境的理论框架。
(三)历史观点与现实的不符
随着时代的变迁,某些历史观点可能已无法解释当前现象。在《非经济因素对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影响》中,作者发现,尽管早期研究强调经济因素对辍学的影响,但随着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经济因素的作用逐渐减弱,从而揭示了历史观点在解释现实问题上的局限性。
二、剖析已有研究观点的冲突性
已有研究观点的冲突性,往往能为新的研究提供切入点。在审视已有研究时,我们应关注其观点之间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冲突。
(一)直接的正反观点冲突
当不同研究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时,便产生了直接的正反观点冲突。例如,在《中国的城市规模过大么——基于273个城市的实证分析》中,作者指出,关于中国城市规模是否过大的问题,学术界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这种冲突源于对城市规模测算方法的不同。
(二)间接的正反观点冲突
间接的正反观点冲突可能源于不同研究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读。在《对移民的误解——移民对本地居民主观福利的影响》中,作者发现,一些研究认为移民对社会治安有负面影响,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移民对劳动力市场有正面影响,这两种观点看似不直接相关,但实际上都涉及到移民对本地居民主观福利的影响,从而构成了间接的正反观点冲突。
(三)观点影响的多面性
某些研究观点可能同时具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导致观点冲突。在《非正规经济的正规化:广州城市摊贩空间治理模式与效应》中,作者指出,非正规经济的正规化虽然有助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但也可能损害非正规经济从业者的利益,这种正面与负面影响的并存,使得已有研究观点的有效性受到质疑。
三、探究已有研究观点的条件性
已有研究观点往往是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这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下,这些观点可能不再适用。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已有研究观点所依赖的条件是否具有普遍性。
(一)研究对象条件的局限性
研究对象的选择可能暗含特定假设,导致研究观点的条件性。在《精英俘获与扶贫资源资本化研究——基于河北南村的个案研究》中,作者指出,已有研究往往假设精英可以直接从俘获的资源中获益,但这种假设并不总是成立,特别是对于非货币性资源。
(二)研究内容条件的局限性
研究内容的简化或片面化也可能导致研究观点的条件性。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重新认知与理论思辨》中,作者批评已有研究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简单等同于户籍制度改革,忽视了其背后的经济意图和社会治理意义。
(三)研究方法/视角条件的局限性
研究方法或视角的选择同样可能影响研究观点的条件性。在《非正规金融机构向正规金融机构流动性危机传染机制研究——基于存款者全局博弈视角》中,作者指出,已有研究模型假设贷款人情绪在危机传染过程中保持不变,这一假设与现实情况不符,从而影响了研究结论的普适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归纳了“对已有研究观点进行文献批评”的三种策略,并具体化为九条写作模式。这些模式不仅揭示了已有研究观点的常见问题,也为我们提供了挖掘和发现新研究视角的方法。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们应尝试从多维度分析已有文献的观点,既要承认其价值,也要正视其不足。同时,为了更委婉且犀利地呈现已有研究的局限性,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并模仿上述模式进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