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在“创新性”方面的差异辨析
时间:2024-10-11 09:45:25

当论文作者构思出一个选题后,首要任务往往是评估该选题是否具备“创新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作者对“创新”的准确含义并不十分了解。他们所谓的“判断”,往往只是简单地在知网上搜索一番,若未发现相关研究,便草率地断定该选题“具有创新性”。这种判断方式显然过于片面。因此,本文将借助“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两个具体实例,为广大论文作者提供一次关于“创新”理解的深入剖析与更新。


一、学位论文中的“创新”观念解读


在传统观念中,寻找学术空白,即发掘一个尚未被前人涉足的研究问题,被视为创新的标志。在学位论文选题时,许多作者都秉持着这样的观点。然而,这里存在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学术研究的空白,究竟是因为前人未发现,还是他们选择不去研究?如果我们发现的空白是前人未曾触及的,那固然值得庆幸。但作者们应深入思考:在广阔的学术领域中,为何唯独我们能发现这个研究空白?其实际可能性究竟有多大?事实上,这种概率极低,甚至可能违背常识。


因此,传统的“创新”观念陷入了一个悖论:一方面,我们竭尽全力寻找学术空白;另一方面,我们却期望自己能发现一个别人都无法找到的空白,这显然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这正是学术研究“创新”的难点所在。科研创新并非易事,它往往可遇不可求,可能百年甚至千年才出现一次。普通的论文作者不可能真正去追寻那个“百年一遇”的学术问题。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撰写学位论文时,正是采用这种“创新”观念来确定自己的论文选题,即专门挑选一个别人未曾涉足的领域进行研究,并错误地认为这就是“创新”。其实,这种做法更像是一种“投机”。如果按照这种理解,全世界如此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论文都将被视为创新,这显然与常识相悖。


二、期刊论文中的“创新”观念剖析


与学位论文追求“独占山头”不同(即作者选择一个研究问题,开创一个研究方向,成为该方向的奠基人),期刊论文是连续出版的,学术界对期刊论文知识的接受与理解也是持续的。针对某个问题,其学术前沿的进展情况可以及时从期刊论文中获取。因此,在比较视野下,很少有人会认为学位论文能代表学术前沿。


在这种前沿性和及时性的背景下,期刊论文研究者对“创新”产生了与学位论文不同的理解。他们认为,“创新”并非选择一个未被人研究过的问题,而是选择那些可能有很多人研究但一直未获解答的问题。在选定此类问题后,通过求证过程最终得出研究结果。这种“继承性创新”不要求论文作者寻找新的研究问题,而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究。我们也可以将这种创新称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创新。


此外,期刊论文在“创新”方面还有一种理解,即知识转移也属于“创新”。知识转移是指从时间维度的绝对知识增量生产转移到横向维度的相对知识存量转移。例如,从理论到实践、从质性到量化、从国外到国内的转移。比如,将美国的前沿研究成果介绍到中国,对中国作者来说就是创新,尽管对美国作者来说可能并非如此。相应地,将中国的研究成果介绍到美国也是一种相对创新。虽然这种论文属于相对创新,但它仍然是“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两种“创新”观念的比较分析


尽管前文对“寻找学术空白”这类“绝对创新”的观念提出了一定程度的质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完全拒绝绝对创新。事实上,绝对创新是人类知识进步的关键动力。我们也可以认为相对创新是绝对创新的过程,它们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学位论文在对待“创新”时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在于,它将一个“质变”的创新过程强加于论文写作中,导致成功概率极低。因此,学位论文的写作往往变成了一种“投机”而非真正的“创新”。所以,我们应该先追求量变,最终实现质变。


绝对创新可以是我们的信仰,但不太可能成为我们的实践。因为绝对创新是一种社会行为、集体行为;而相对创新则更可能是一种个人行为。对于我们来说,相对创新反而可能更具可行性。


四、结语部分


“创新”是论文写作的灵魂所在。但究竟何为“创新”?我们仍需对创新的认识进行更多的纠正与更新。本文通过两个观点对“创新”理解进行了深入剖析与更新,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与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上一篇:【论文写作技巧】教你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论文的写作水平

下一篇:【论文写作技巧】五分钟写完文献综述 - 八个写作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