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总能从他人的成败得失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与教训。而“以......为例”的文章,恰恰是对这一智慧的践行与总结。然而,许多作者在撰写此类文章时,常常陷入框架不清晰、结构混乱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比较教育研究》近年刊发的众多论文中,精心挑选了八篇佳作作为分析样本,并据此提炼出了三种高效的写作框架,以供广大作者参考与借鉴。
一、“现状-原因”分析框架:前言-研究对象的发展现状-实践策略-策略归因
这一框架的典型范文是《美国本科拔尖人才培养实践探究——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荣誉学院为例》。在此框架下,作者首先通过前言部分明确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的选择理由。接着,详尽分析研究对象的发展现状,涵盖培养目标、组织内外部的运行模式等关键要素。之后,深入探讨具体的实践策略,并针对实践过程进行细致剖析。最后,通过对策略的深入归因分析,挖掘研究问题的核心价值与意义。
此框架特别适合对某一特定案例有深入了解且易于获取相关数据的作者。只要资料齐全,撰写难度相对较低。
二、“理论-实践”分析框架:前言-理论基础/时代背景-实施逻辑-影响/挑战/结论
多篇范文如《教育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防治》等均采用了这一框架。在此框架下,作者在前言中明确研究问题后,深入分析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或时代背景。随后,详细阐述实施过程中的理论逻辑与行动逻辑,如政策支持、制度保障以及技术支撑、评估机制等。这一切分析都为深入探讨影响与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提炼核心观点。
此框架适合希望深入分析某一事件成败经验的作者,尤其是对成功案例的剖析。它不仅要求作者剖析事件的外部动因,还需深入挖掘内部动因,对作者的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操作难度相对较大。
三、“现象-本质”分析框架:前言/提出问题-现象呈现-多样本/多主体间的异同分析-结论与讨论
范文如《以程序规制推进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改革》便是这一框架的佼佼者。作者在前言中提出问题后,全面呈现研究问题的表面现象。进而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价值取向等核心问题。最终,通过提炼各国先进经验,为自身改革提供有力借鉴。
此框架适用于研究对象众多且存在共性的文章。作者需对多个样本的表层现象进行分析,并深入挖掘其共性与个性。只要样本数量足够且分析得当,撰写起来便得心应手。
结语:
“以......为例”的文章虽看似简单,但撰写时却颇具挑战。作者不妨尝试上述三种框架:从现状出发探讨原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或从现象入手挖掘本质异同。这些框架定能助您一臂之力,使您的论文更加结构清晰、内容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