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大类分区与小类分区的划分及区别
时间:2024-01-23 09:30:08

SCI大类分区和小类分区主要在分区标准和分区依据上有所区别。大类分区是按照一个期刊的影响因子进行划分,具体方法是将各大类的SCI期刊按照3年平均影响因子,将前5%划为该类1区(最高区)、6%-20%为2区、21%-50%为3区,其余为4区。大类分区是将期刊按照自定义的13个学科所做的分区,包括Top期刊。而小类分区则参照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汤森路透公司制定)分区,分区与JCR已有学科分类体系一致。JCR将收录的SCI期刊分为176个不同学科类别,各学科类别按照期刊IF降序,平均划分为4个区(各占25%)。


SCI大类分区和小类分区主要有以下区别:

分区标准:大类分区基于一个期刊的影响因子,将期刊按照自定义的13个学科进行划分。而小类分区则参照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汤森路透公司制定)分区,与JCR已有的学科分类体系一致。
分区依据:大类分区依据的是3年平均影响因子,将期刊按照影响因子的大小进行划分,包括Top期刊。小类分区则按照JCR中所有期刊的IF降序划分,每个学科类别平均划分为4个区。
综上所述,SCI大类分区和小类分区在分区标准和分区依据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大类分区更注重学科的整体性,而小类分区则更注重期刊的具体研究领域和学科特性。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应该更加重视小类分区。这是因为小类分区更加细致,更能反映期刊在具体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和水平。同时,小类分区与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的分区一致,具有更高的国际认可度和权威性。在一些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高校中,通常会要求科研工作者在一定的小类分区中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因此小类分区对于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评价和职称晋升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当然,大类分区也可以作为参考,特别是在学科交叉或综合性研究领域,可以更好地反映期刊的整体影响力和学术价值。因此,在选择投稿期刊时,科研工作者应该综合考虑大类分区和小类分区的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研究领域的期刊进行投稿。


如需更多SCI分区相关知识,可以查阅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相关说明,或者咨询相关机构或人士获取更专业的解答。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上一篇:SCI摘要里要包括哪些要素,影响SCI摘要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下一篇:sci的通讯作者和第二作者哪个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