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作物》创刊于2012年,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重点刊登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壤与作物交互作用的过程、机理和调控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层面的学术论文及综述文章,包括土壤肥力质量与作物生产力、土壤水分和养分有效性与作物生育、土壤有益/病原微生物与作物互作、作物适应气候变化的根际微环境等与土壤-作物互作相关的土壤生物化学和物理学、分子生物学、作物逆境生物学和作物生长发育模型等。土壤与作物资源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管理、区域土壤资源及其高效利用也属于该刊范畴。读者对象为从事土壤学、生态学等学科研究和教学的科技工作者及有关专业的高校学生和决策部门的工作者。欢迎国内外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来稿应注意如下事项:
1. 投稿要求。思想新颖,观点明确,论证严密,重点突出,文字精炼,图表简明,不得泄露国家机密。
2. 文稿要求。题目务必言简意赅,字数不超过20个字,中英文题目应一致。要求附作者姓名(中文、汉语拼音)、单位(中英文)及中英文篇名、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300~500字,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和中英文关键词(3~8个)。“研究论文”一般包括摘要、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参考文献7个部分;“研究简报”一般包括摘要、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和参考文献6个部分。首页下方注明课题资助项目名称(项目号)和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姓名、性别、出生年、学历、职称、研究方向、邮箱)。
3. 单位及公式。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如:m(米)、s(秒)、min(分)、h(小时)、d(天)、L(升)、kg(千克)、hm2(公顷)、t(吨)、Pa(帕斯卡)、mol(摩尔)、cM(厘摩)、U(酶活力单位)等。溶液浓度用mol·L-1或mg·L-1等表示,M、N、ppm、亩等已停止使用。1 M硫酸改为1 mol·L-1,1 N硫酸改为0.5 mol·L-1。单位符号不用于无数字的文句中,如“每天”不写作“每d”。数字与单位之间须留一字的1/4空。注意稿中公式、符号、上下角标和外文字母的大小写和正斜体。
4. 图表要求。图要精选,只附最必要的,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存为TIF格式,线条图中点线要准确、清晰、美观,不宜过粗或过细,如图中处理较多,可用不同颜色图示来表示;表格采用三线表,表中内容勿与图及文字表述重复,图表中文要附相应的英文翻译。
5. 参考文献。引证的参考文献限于公开发表的,其排列顺序按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准(即按“顺序编码制”编写),引用文献须核对无误,文献作者超过3人时,只列出3人,并加“等”。中文参考文献请添加相应的英文信息(参考文献著录要求详见投稿模板)。
6. 稿件处理周期及费用。从投稿之日起,半年内不得另投它刊。如修改期超过3个月又未及时申明理由者,作新稿处理。刊登与否需经2位以上同行专家评审(双盲评审)和主编终审后决定。投稿时作者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专家名单。录用稿需支付版面费(300元/版,彩色图版500元/版)和审稿费(200元/篇),文章刊发后即付稿酬,并赠送样书。
7. 著作权及版权转让协议。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其编辑版权属本刊所有。稿件录用后作者须与编辑部签订“版权转让协议”,同时作者承诺:论文为原创作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无抄袭、伪造和一稿多投问题,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责任自负。文中作者和作者单位的署名顺序属实且准确,作者之间、作者单位之间无署名及排序争议。“版权转让协议”签订后不得要求编辑部更改论文中的作者和作者单位信息;如确有必要更改,须提交由全体作者签名并由作者单位盖章的申请书。
8. 其他说明。本刊发表的论文,凡涉及获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或其它奖项时,请及时与本刊联系,提供获奖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