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须知
论文要素构成
论文依次包括以下要素:中文题目、作者姓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脚注)、英文题目、作者姓名(翻译)、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
论文首页脚注处须添加要素: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基金项目。
正文各级标题
本刊正文的标题须连续编号,各级标题编号方式分别为:一级标题用“一、二、三……”,二级标题用“(一)、(二)、(三)……”,三级标题用“1.、2.、3.……”,四级标题用“(1)、(2)、(3)……”。一级标题居中,二级及以下标题左对齐,段首缩进2字。前三级标题独占一行,标题后不用标点符号,四级及以下与正文连排。
图 表
正文图、表必须分别连续编号,并在正文相关位置标明(如:见图1/见表1)。图的编号方式为“图1、图2、图3……”。表的编号方式为“表1、表2、表3……”。文中仅有一图或一表时,也应编号。图的标题(图题),位于图正下方,且居中排列。表的标题(表题),位于表正上方,且居中排列。
确保图形区域外无边框,图形区域内无阴影、无底色。图形内容在黑白打印状态下仍清晰可识别。
表格一律使用简明型(两侧竖线删除),表中内容均左右居中、上下居中排列。对于描述统计表格、经济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格及其他表格,表中所列计算或估计结果的数字如果有小数,确保小数准确有效,小数点后保留位数尽量保持一致。表中数字右侧显著性符号“*、**、***”设为上标格式。
图、表注释、资料来源位于图、表底部,不要设为脚注,左缩进两格。对于整个表格的注释,编号方式为“①、②、③……;对于表中具体内容的注释,编号方式为“a、b、c……”,字母编号在表中相应位置处用上标格式。
公 式
论文中数学公式必须用word自带的编辑器或者mathtype编辑(不可直接粘贴图片)。全文公式统一连续编号,编号方式为“(1)、(2)、(3)……”,公式居中排列,公式编号右对齐。如公式带有上标或下标,确保标注位置准确。
注 释
注释一般是对图、表内容或正文文字的补充说明。本刊注释分为两种:一是图、表注释,二是正文文字注释。图、表注释格式规范如前所述,正文文字注释则是在正文相应文字处插入脚注,脚注每页重新编号,编号方式为“①、②、③……”。
1.本刊采用页下注(脚注),文章正文后不另开列“参考文献”,每页依序重新编号。
2.一般情况下,引用外文文献的注释仍从原文,无须另行译出。
3.所引资料及其注释务求真实、准确、规范。
体例规范
一、中文文献
(一)著作
1.专著。著者姓名:《著作题目》(卷册序号),出版地:出版机构,出版时间,页码。
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01页。
例: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33页。
2.编著。应在编者姓名后加“编”“主编”“编著”。
例: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 48—49页。
3.译著。[作者国别]著者姓名:《著作题目》,××译,出版地:出版机构,出版时间,页码。
例:[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 132页。
注:如著者、编者为二人,两者姓名之间以顿号间隔;如为三人以上,可省略为“X X X(第一责任者姓名)等(编)”。
例:洪修平、孙亦平:《慧能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08页。
例:刘继南等:《国际战争中的大众传播》,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 120页。
例:王振华等主编:《重塑英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49页。
(二)文章
1.文集中的文章。著者:《文章题目》 ,文集编者名称:《文集名》,出版地:出版机构,出版时间,页码。
例:王三秀:《中外救助与就业促进联动模式比较及创新研究》,王治坤、林闽钢主编:《中国社会救助:制度运行与理论探索》,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67页。
2.报纸文章。著者:《文章题目》,《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刘汉俊:《一个民族的征帆—写在郑和下西洋600年之际》,《人民日报》 2005年7月11日,第10版。
3. 期刊文章。
例:郑杭生、张亚鹏:《社会记忆与乡村的再发现-华北候村的调查》,《社会学评论》2015年第1期,第18页。
例:乌家培:《与时俱进的经济学与管理学》,《学术研究》2004年第9期。
4.会议论文。
例:余谋昌:《公正与补偿:环境伦理与环境政治的结合点》,“环境政治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济南:山东大学,2005年6月17—19日,第9页。
5.学位论文。
例:苏长和:《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一种制度的分析》,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博士论文,1999年4月,第55页。
(三)其他
如引用资料来自出版物、通讯社消息、未刊手稿、缩微胶卷等,其注释也应尽量标明编辑者、文献名、出版地、出版机构和时间、页码,或者文献性质、收藏地点、收藏编号等。如无需或不便标明著作者/编辑者,则标明其他类项也可。
例:《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53页。
例:《中国与八国财长就全球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对话》,新华社莫斯科,2006年2月12日电。
例:上海图书馆主编:《盛宣怀档案选编》第9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48页。
二、外文文献 (以英文文献为例,其他外文文献可参照执行)
(一)著作
1.著者,文献名(斜体),出版地:出版机构,时间,页码。著作者姓名以名前姓后的顺序书写。
例:Peter Brooks, Troubling Confessions:Speaking Guilt in Law and Literatur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0, p.48.
2.如为编著,则编者姓名后加“ed.”(编者为一人)或“eds.”(编者为二人以上)。
例:Stephen D.Krasner,ed.,International Regimes,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3,p.2.
例:S,M,Lipset and S.Rokkan,eds.,PartySystem and Voter Alignments: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s,New York:The Free Press,1967,pp.7-8.
3.如著作者为三人以上,第一责任者姓名之后可省略为“etal.”(意即and others)。
例:Wilt. L. Idema etal.,Chinese Theater 1100-1450:A Source Book,Wiesbaden:Franz Steiner Verlasr Gmbh,1982,pp.174-209.
(二)文章
1.文集中的文章。作者,文章标题(加双引号,文章标题后的逗号在双引号之外),文集编者,文集名称(斜体),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
例:Philip Norton,“The Conservative Pany:‘In Office But Not in Power’”,in An- thony King et al.,New Labour Triumphs:Britain 06 the Polls,Chatham House Publishers,1998,pp.75-76.
2.报纸文章。作者,文章标题(加双引号,文章标题后的逗号在双引号之外),报纸名称(斜体),出版日期,如能注明版面则更好。
例:David E.Sanger,“U.S.and Seoul Try to Ease Rift on Talks with the North”, New York Times, June 11,2005.
3.刊物文章。作者,文章标题(加双引号,文章标题后的逗号在双引号之外),刊物名称(斜体),刊物出版卷次,期号,年份,页码。
例:Ole Waever,“International Society:Theoretical Promises Unfulfilled?”,Cooperation and Conflict,Vol.27,No.1,1992,p.98.
例:Moy E., Bartman B. A.,Clancy C. M.,Cornelius L. J.,“Changes in Usual Sources of Medical Care between 1987 and 1992”, Journal of Health Care for the Poor and Undeserved,vol. 9, no. 2,1998, pp. 126- 139.
4. 会议论文。
例:David Kerr,“Reconstructing Eurasian Security:Norms and Geopolitics in the Security Concepts of Europe,Russia and China”,paper presented to the Conferenee on “Comparative Regionalism:The Case in Europe and Asia”,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April 8-9,2005.
5. 学位论文。
例:Henry Kissinger, A World Restored:Metternich, Castlereagh and the Problems of Peace 1812-1822,Ph. D. dissertation,Harvard University,1954,p. 7.
三、重复引用和转引
(一)重复引用
在同一篇文章中,如重复引用同一文献,则其注释方式如下:
1.连续引用。中文文献,标注为:同上,第X页;外文文献,则标注为:Ibid.,p.x.。(Ibid.意即出处同上)
2.非连续引用。不论中外文,皆只需注明著作者、文献名和页码。例如:
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56页。
例:Alexander Wendt,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p. 18.
(二)转引
1.中文文献。先将转引文献按上述注释方式释出,以句号结束。再以“转引自”把载有转引文献的来源文献按相应方式释出。
例:张维华:《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73页。转引自陈乐民:《陈乐民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205页。
例:Stephen M.Walt,“International Relations:One World,Many Theories”,Foreign Policy,Spring,1998,pp.43—44.转引自袁正清:《国际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向:建构主义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97—298页。
2.外文文献。
例:Stanly A. Erickson,“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Trend Affecting Nuclear Non- proliferation”,The Nonproliferation Review,Vol. 8,No. 2,2001, p. 43,quoted from Michael Wesley,“It's Time to Sclrap the NPT”,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Vol. 59, No. 3,September 2005, p. 292.
四、互联网资料
本刊提倡并鼓励尽量引用纸质文献。如实有必要,可以使用互联网资料,标注时著作者、文献名称等类项同上述相应体例,同时注明详细的互联网网址和登录的具体时间。
例:巴德年:《加快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健制度建设》,中国政协新闻网:http://cppcc.people.com.cn/GB/34961/78125/78126/5458574.html,2007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