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干预对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作用分析与探讨
时间:2023-07-03 10:17:1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所分析的数据均来自于2013年1~5月本院外科住院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医嘱。

  1.2用药不合理的判断依据 对用药医嘱是否合理的判断依据主要为:药品的说明书、药品合理使用的资料等,同时还要经过本院医生进行综合考虑和核对后,对医嘱进行相关的审核。经审核后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条目,首先要与相关的资深医生进行探讨,若资深医生也认为不合理用药后,则列入本次研究的不合理用药统计范畴内;本院为了更为规范的考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范畴,通过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参考,对不合理的医嘱实行更加科学的分类,本院外科医嘱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选药的合理程度、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药物的相互作用、是否重复用药、对抗生素的.管理和配药禁忌等。

  1.3方法 对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首先对2013年1~5月本院临床外科的临床医嘱进行审核讨论,统计出不合理用药的医嘱经沟通和确认后,对不合理用药的临床医嘱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后,在药学相关知识方面对临床医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培训。通过此种药学干预,对2013年9~12月本院外科医师的医嘱进行审核与讨论,统计不合理医嘱例数以及医生对干预意见的接受程度。以上项目的统计流程如下:药师参与病房的交班和查房,对医嘱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并仔细检查医嘱是否存在问题,对有问题的医嘱进行复核。将每天在巡查病区时发现的不合理医嘱中所出现的问题与相关医生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同时把每个月出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在药师复核、总结得出确切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后,定时与相关医生进行探讨,然后向医生分发调查问卷以进行后期的评估,若医生在药师的授课过程中有不清楚或者是不满意的地方,药师需要再次对其进行宣教和培训。在对医生的用药进行药学干预一段时间后,对其新立的医嘱进行检查审核,如再次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1.4统计学方法 在每个月月初,需要将上个月发现的不合理用药的医嘱内容和在进行干预之后修正的内容进行归纳统计。将出现的不合理用药的医嘱例数和医师对药师药学干预的接受率,使用SPSS17.0软件实行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本院通过3个月的药学干预后,2013年外科中出现不合理用药的医嘱有明显下降,从2012年1~5月出现的不合理医嘱总共有120条,在使用药师干预方法的一段时间后,从2012年9~12月不合理用药的医嘱下降到了30条。药学干预时医生对药师建议的接受率相对于干预前明显提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宣教之后,医生会认真考虑药师的建议,积极面对错误并加以该正。

  3讨论

  药学干预目前已经成为医疗机构重要的工作方向和发展重点,它是促进临床中合理用药的有效方法,其主要意义有:

  通过药师对治疗过程的直接参与,使临床用药更为经济快捷、安全有效,提高了医疗机构的用药质量和服务质量。①药学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临床中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临床药师进行查房、会诊等,深入到一线临床药物治疗过程,同时凭借自身专业的药学知识,对医师的临床用药进行多方面指导,规范临床医师的具体用药行为,也能及时纠正患者临床用药不合理的现象,有效介绍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对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有重要意义。②通过药学干预能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在临床药师未进行药学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时,通过本院临床药师对处方与病历中的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后,不合理用药比率显着下降,因此,通过药师对临床中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能明显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药学干预之前,医院药学宣教率最低为68.92%,在药学干预之后最高已达98.31%。因此,合理有效的药学干预,能显着降低临床中不合理用药的出现,是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沟通的重要渠道。本院通过在内部建立全面而完善的临床用药的支持体系,对临床用药加强基本管理,此外,临床药师将自身专业的药学知识传递给医生,对其临床用药进行深入指导,及时控制了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得以增强。

  综上所述,医院必须建立全面、完善的临床药物应用的技术支撑体系,以此使患者能够经济、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

  此外,医疗机构必须对临床药师队伍的建设给予重视,聘用的药师必须具备丰富的药学理论知识、临床经验,并在临床用药的监督过程中发挥主人翁的地位,具备有一定的人际沟通关系也是临床药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率、降低临床用药费用作为工作的基本职责。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职药物分析课程改革

下一篇: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